在許多傳統家庭中,重男輕女的觀念根深蒂固,男性被視為延續家族血脈的核心。然而,近年來這種觀念發生了顯著的逆轉,逐漸出現了「重女輕男」的現象。如今,許多家庭更期待迎接女兒,將女孩視為心中的小棉襖,並給予她們細緻溫柔的教育,而男孩則受到相對鬆散卻又嚴苛的教養方式。
雖然這種風氣改變,看似在矯正傳統性別的不平等,試圖彌補過去對女性的偏見,卻可能為下一代帶來新的心理問題。多數家庭的教養方式,深受文化傳統、社會風氣、人類集體潛意識等多重因素影響,並非僅由個人教育觀念決定,因此本篇將深入探討此社會現象。
重男輕女,男女皆兩敗俱傷
在一些重男輕女的家庭中,家長為了生男孩而不顧自身的負擔能力,反覆生育直至迎來男孩為止;有些家長甚至透過現代科學技術選擇嬰孩性別。這種社會現象對個人、社會、和國家都有深遠影響!僅在人口層面,當代亞洲地區因為對男性的強烈偏好,導致出生性別比失衡、女性死亡率偏高。
心理醫生指出,這種重男輕女的觀念會對家庭關係造成嚴重破壞。女性在這種環境中常常感到自己的權利被忽視,漸漸喪失自我價值,積壓的怨憤未能得到適當處理,從而形成「慢性創傷」。同時,男性被重視的背後,往往意味著承擔更大的責任,家庭對兒子的管教特別嚴格,對他的要求也遠高於對女兒的期望。重男輕女的偏見,實際上也對男性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。
為什麼傳統社會重男輕女?
重男輕女的根源深植於社會結構的根本問題,如性別不平等、父權體系、傳統習俗等。以下將探討重男輕女的成因根源:
一、農業社會促成不平等
在早期的狩獵採集社會中,性別角色對社會地位的影響較小,人們處於相對平等的狀態。然而,隨著人類過渡到農業社會,性別導致的社會分工逐漸明顯。農耕的出現使人們能夠積累資源,進而促成性別不平等的產生。即使到了現代,部分農村地區仍然保留著傳統文化中的男性偏好。追求生育男孩已不僅僅是物質需求,更成為一種精神追求,封建殘餘思想依然存在。
二、重男輕女的法規條例
探討其他國家的情況,伊斯蘭教經典《古蘭經》規定在伊斯蘭法律中,兩名女證人才能相當於一名男證人。在繼承權方面,女性的繼承份額僅為男性的一半。此外,穆斯林社會允許丈夫通過打妻子來維持家庭和諧。在伊朗和卡達,女性參加工作需獲得丈夫同意;而在埃及,女性申請護照同樣需要得到丈夫的許可。
三、家族姓氏的傳承習俗
根據傳統習俗,只有家族中男性的名字能夠被寫入祖譜,且只有男性有資格進入祠堂祭祖,因此生男孩被視為是對祖先的交代,更是家族責任。在許多傳統社會中,男性通常是家庭財產的主要繼承者,因為兒子繼承父姓,被視為家族姓氏及血脈的延續者,因此備受重視。相比之下,女兒在結婚後通常會隨夫姓,所生的孩子也會繼承丈夫的姓氏。
🔍 看看各國對於傳承家族姓氏的習俗!
直到現今,在美國約有 70% 的女性在結婚後選擇隨夫姓。根據 2016 年的數據顯示,英國隨夫姓的比例已上升至 90%,其中 85% 的女性年齡介於 18~30 歲之間。這個現象實在讓人驚訝,因為此傳統源於父權制歷史,象徵著已婚女性成為男性的附屬品。儘管目前沒有法律強制要求女性隨夫姓,但這依然是多數英語國家的傳統。西歐大部分地區也遵循此習俗,僅西班牙和冰島的女性會保留娘家姓。
只有少數部落民族會遵從母系制度(matrilineal society)。在母系繼承制度下,男子通常會入贅到妻子的家族。氏族姓氏主要由女性繼承,財產則由母系傳給女兒。現代,仍有少數維持完全母系社會的例子,如北美的易洛魁部落和霍皮族、雲貴高原的摩梭人、臺灣的阿美族,以及印度梅加拉亞邦的加羅人和卡西族等。
為什麼現代社會重女輕男?
根據《國健署》的調查,民眾對子女性別的偏好顯示,希望生男孩的比例已從 10.1% 降至 6.5%,減少了近四成。相比之下,想要生女孩的比率始終維持在 18%,偏好生女孩的意願明顯高過生男孩!根據韓國研究機構「輿論中的輿論」團隊的最新調查,有 62% 的人表示應該至少有一個女兒。以下將探討為什麼社會風氣會逐漸轉向此一趨勢。
一、生女兒有許多益處
根據 BuzzFeed(美國網路新聞媒體公司)的研究指出,科學已佐證生女兒可以讓父母更健康、更快樂、更美好。許多人認為女兒天生更加貼心,並認為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,這種觀點或許源自主觀感受。然而,客觀的科學研究卻揭示了生女兒有許多益處,為這個普遍的觀念提供了更深入的佐證。當然,每個孩子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性格,但這些數據仍能為我們帶來一些有趣的啟示。
- 女兒讓男性變得更慷慨:一項近期研究發現,當男性 CEO 擁有女兒,尤其是第一個孩子是女兒時,他的員工薪資往往會有所增加。其中,女性員工的受益最大,她們的薪資上升了 1.1%。相比之下,男性員工的薪資增幅為 0.6%。
- 女兒使父母更傾向於支持性別平等:根據 2009 年的研究發現,有女兒的父母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支持促進性別平等的政策!而只有獨生女的父母,更有可能持有女性主義觀點,這種影響在父親身上尤為顯著。
- 女兒更有可能在經濟上支持年邁的父母:2012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,67% 嬰兒潮世代的女性會給予父母某種形式的經濟支持,而嬰兒潮男性的比例為 62%。女性也更傾向於與父母討論財務狀況和長期照護問題。
- 女兒讓父母更健康:十幾歲的女兒不僅從母親那裡獲得健康建議,還會向母親提供更好的健康建議。此外,女兒能讓爸爸們活得更久!2006 年的研究顯示,每生一個女兒,父親的平均壽命就會多長一年多,生兒子則沒有影響。
二、兒子娶妻成本太高
重女輕男的現象在現代社會中日益顯著,主要源於對男性的過高期望和經濟壓力。社會普遍認為男性需要承擔更大的經濟責任,如購房、買車等,這使得生男孩被視為一種潛在的負擔。許多家庭擔心男孩未來無法達到這些經濟標準,擔心他們可能面臨未來沒有房子、娶不到媳婦等困境。與此相比,女兒的婚姻觀念和生活壓力相對較輕,這使得一些家庭更願意偏好生女兒。這種觀念反映了對男孩未來經濟能力的顧慮,從而強化了重女輕男的現象。
🔍 看看大陸地區的娶妻成本調查
中國的娶妻成本調查顯示,成家費用在不同城市中差異巨大。深圳的成家費用最高,竟高達台幣1040萬元,北京和上海緊隨其後。除了城市中的高昂費用,大陸部分農村也面臨“妻荒”問題,男女比例失衡和人口外流使得婚姻成本飆升,女方要求房子、車子及聘金的條件越來越高。
新華社記者在農村調查發現,聘金約台幣100萬元,買房約台幣120萬元,買車約台幣75萬元。總體成本需約台幣300萬元才能娶得老婆。此現象引發輿論批評,質疑是否變成了“賣女兒”的交易。
三、社會對男性的歧視
關於歧視男性的研究報導一直相當有限,由於文化偏見,這個話題很少被討論。對於男性的平等措施往往很少,甚至根本沒有關注到對男性的歧視。在道德上,對男性的歧視通常被認為不如對女性的歧視那麼嚴重。
迺式人文在撰寫這篇文章並尋找相關文獻時,發現關於重女輕男的資料確實相對稀少,這點令人感到遺憾且難過,因為這分明是一個相當嚴重,卻被忽視的議題。接下來,我們將探討社會對男性在各方面的歧視:
- 法律層面:刻板印象認為男性對女性和兒童具有威脅。在法律體系中,男性平均比女性被判處更高的監禁率和較長的刑期。
- 研究對象:許多心理健康研究都集中在女性而不是男性身上,這使得學者們形容男性所面臨的困境為“無聲的流行病”、“無形的危機”或“安靜的災難”。
- 職場方面:在“女性主導的工作場所中”對男性的歧視,比在“男性主導的工作場所中”對女性的歧視更普遍。許多人認為護理是女性專屬職業,男護士不符合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。當男性在為女性患者提供貼心照護,如插入導尿管時,這在社會上可能被視為不合適。
- 教育方面:與同齡女性相比,男小學教師被認為對兒童的安全威脅更大,不太討人喜歡,僱用率也更少。許多大學都有僅針對女性的獎學金,通常被稱為女性獎學金。
- 退休方面:在許多國家,女性的退休年齡低於男性。 這點現象受到了批評,因為一般來說,女性的預期壽命更長,且即使退休年齡相同,男性的退休時間也更少。
- 家暴方面:社會普遍認為女性對男性的暴力不如男性對女性的暴力嚴重,導致家庭暴力研究和應對措施大多僅針對女性受害者。
總結
人是環境下的產物,無論是「重男輕女」或「重女輕男」,往往並非單一家庭中的性別歧視事件,而是整體社會氛圍和文化背景所導致。關鍵在於,我們是否能夠“意識”到這個社會現象,並有“意願”終止因性別歧視所帶來的慢性創傷。
要改善「重男輕女」的現象,並不能靠「重女輕男」來制衡扭轉,這只是一種惡性循環的無效報復,無法從根源解決問題。女性和男性、女孩和男孩應該享有平等的權利、資源、機會和保護。無論你的下一代是男孩還是女孩,願每個原生家庭都能成為孩子們溫暖的避風港,而非心靈上的風暴之源。